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以河北沧州市社为例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供销合作社强化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畅通农资供应渠道,推动农资供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积极培育县域流通服务网络经营主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网络体系建设,推动流通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建设县级综合服务中心。对接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农资公司、盐业公司、农服公司、城乡发展公司四大龙头企业,争取“新网工程”资金,建设12家县级综合服务中心,推动本地农资服务、日用品流通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服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服务等提质增效。二是稳步发展乡镇综合超市。2023年通过联合合作、项目带动等方式,整合原有仓储、土地、商业设施,发展乡镇综合超市,改造11个乡镇商贸中心、42个便民超市,完善市、县、乡三级商业体系。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联合市委组织部、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沧州银行打造沧州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农村综合服务站综合服务终端网络,已挂牌建设1700多家村级综合服务社。
(二)畅通农资供应渠道,完善全市农资服务。一是农资供应网络初具规模。依托省农资公司和市、县农资企业,全市供销系统构建县、乡、村三级农资销售网络,整合7家农资经营企业、30家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1629家农资网点,做好春耕、“三夏”、秋种等重要农时期间农资供应和化肥淡季储备。二是农资保供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争取海兴县成为省级“农资集采直供经营体系建设”试点县,努力打造以“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基层网点”为框架,广泛覆盖、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网络。三是推动农资供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在全市283个村开展“村社共建”生产托管合作项目,生产全托管面积达23万亩;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粮食烘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三)探索县域流通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一是积极培育县域流通服务网络经营主体。持续培育并推动供销电商骨干企业拓展流通功能、下沉流通渠道,打造了以沧州伴手礼商贸公司、新合作商贸公司、任丘盐业公司、黄骅农翼电商公司等为代表的流通骨干企业集群,为做强县域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整合培育壮大供销品牌。在全市建设7个农副产品展销馆,为沧州市优质农特产品提供“互联网+特色”展示推广营销服务,打造“十八谷面粉”等农产品品牌,提升了沧州“土特产”的市场竞争力,有效扩大了沧州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三是冷链设施建设逐渐完善。沧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交发集团合作,推动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项目落地,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农产品冷链库容达1.6万平方米。
二、存在问题
(一)网络建设统筹规划性不强。调研发现,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还停留在安排阶段,对县级社政策传导较弱,整体规划引导缺位,没有正式出台文件用于指导、规划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工作,致使各县(市)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思路不清,导致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不能有效推进。此外,县级社在流通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定位不清,缺少实际举措。大多数县级社在流通体系建设尤其是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方面,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缺少总体设计、规划布局和推进方案。
(二)缺乏政策支持,配套保障不平衡。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现实中缺少相关配套政策、专项资金,各县社开展相关工作时难以推进。建设县域流通网络体系前期投资巨大,县域中心需要场地,冷链物流建设需要冷链仓库、配送车辆、人员技术培训等,缺乏财政资金投入,对外部资本的撬动力量有限,难以开展项目。
(三)经营服务规模不大,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在县域流通网络服务体系中,大部分是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和农产品的流通,经营主体大多是家族企业或“夫妻店”,网络销售、电商运营、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比重较小,还不能满足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线上平台“直播带货”等宣传、推介和促销活动力度不强。
(四)缺乏人才支持。供销合作社系统普遍存在人员年龄偏大、人员偏少的现状,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相关专业人才短缺。大多数县级社将主要精力放在守好现有摊子、管好资产租赁等工作上,未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缺少探索创新流通举措。
三、意见建议
(一)统筹推进县域流通网络建设。县域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内容多、建设标准高。要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推动县域流通体系建设纳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强同商务、发改、财政、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的对接,深化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合合作,自上而下积极争取用地、融资、税费、市场环境等方面配套政策及资金支持。各县级社要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制定可行方案,扶持做强一批系统内经营规模较大、服务质量好、信誉高的流通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走深走实。
(二)明确县域流通建设目标。市、县级社要注重农贸、农批市场建设,推进社有或投资合作的农贸市场向绿色化、智慧化、环保型转型,改造升级现有市场,参与新建现代化农贸、农批市场,打造特色鲜明、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区域性农批市场,尤其是名特优农产品主产区批发市场。着力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投资参股集散中心、配送中心等冷链设施建设,加强供销合作社鲜活农产品地头冷藏仓、冷链运输车、销售点冷藏保鲜柜等建设,构建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冷链物流体系。
(三)强化流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聘用流通经营服务方面的能人、带头人。经常性开展供销合作社人员各类业务能力在职培训,通过选优送学、学习观摩、研讨交流、以老带新等方法,提升流通经营服务的专业思维、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县级社积极向党委争取选优配强机关干部,提高领导班子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