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数字供销”推动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22-12-28 10:38 编辑:宿州市供销社 来源:宿州市供销社 【字号:   阅读:

    加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是供销合作社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是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巩固县以下为农服务主阵地的重要措施。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通过夯基固本、扭转基层薄弱局面,强基赋能、全力打造“数字供销”,深耕主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等方式,全区系统县域流通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区系统持续实施“新网工程”,流通服务网络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服务农村消费作用进一步发挥,促进农产品上行成效不断显现,电商、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为加快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全区系统持续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各类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经营结构、管理和服务水平发生较大变化。全区共有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18家,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8个,城区标准化菜市场20个,农业生产服务中心72个,冷链仓储设施87661.4平方米,县级集配中心21个,超市及经营服务网点533个,物流配送中心33个,乡镇惠农服务中心140个,庄稼医院199个,服务带动近23万人。

    县域流通冷链设施建设逐渐完善。目前,全区系统拥有冷链设施的企业共计40家,拟开工建设7家,基本覆盖了全区22个市、县(区)。其中,已建成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31家,已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2家,已建成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7家。

    县域流通服务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各市、县(区)供销合作社持续加强县域流通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了以流通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重点、村级为终端的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形成县有集采集配中心、镇有综合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商贸流通体系,实现了“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的目标,初步形成了连锁化、数字化、规模化、品牌化流通经营服务新格局。目前,永宁县、贺兰县、吴忠市利通区、盐池县、中宁县、彭阳县等7个县域流通强县已建成县级电商平台营运中心,县级已实现集采集配;乡镇建设营销网点,开展物流、电商、金融“三位一体”服务,村级建设服务点或综合商店推动流通服务网络织点成面,夯实了县及县以下农贸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基础。

    县域流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通过整合培育壮大供销品牌,培育了“供销壹号”“供销传奇”“供销伊人”“宁货出塞”“闽宁山海情”等品牌系列产品,放大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激发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既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又丰富了广大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促进了全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存在的问题

    首先,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统筹规划性不强。目前,市场建设投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全区各地建设农产品市场积极性较高,但通常以行政区域为界各自为政,缺乏具有指导性、刚性的农产品市场建设总体规划,导致全区农产品市场的布局不尽合理,影响和限制了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作用的发挥。此外,全区现有的市场还存在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经营效果不理想。

    其次,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发展环境仍需改善。在县域流通网络服务体系中,大部分是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和农产品的流通,经营主体大多是家族企业或“夫妻店”,网络销售、电商运营、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比重较小,还不能满足当前数字经济的发展需求。此外,虽然通过实施“两个体系”建设恢复了一批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各类基层组织协调统一不够,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发展质量不高,服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功能不强。在建设中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各经营主体信息服务手段单一,市场信息发布严重滞后,对农户生产、加工和销售农产品参考价值不大。

    最后,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发展后劲仍需提升。全区系统企业多为起步时间不长的中小企业,缺乏基本的品牌意识,市场竞争中往往是为他人做“嫁衣”,始终处于供应链的低层,在企业长远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同时,大多数门店、商业网点对新兴的经管理念、管理方式、运行机制等尚属学习阶段,超前意识不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建议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坚持县域统筹、分层分类实施的原则,结合供销合作社实际,通过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资市场建设、创新发展流通新业态等措施,不断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加强与商务、财政、农业农村等部门沟通对接,积极推进与政策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二是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市场流通主渠道的作用,助力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创新短链流通模式,推进产地市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超市、社区、学校等消费端对接,发展订单农业;联合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等主体,挖掘、培育地方优质特色农产品,打造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电商品牌,加快发展网上商城、社区团购、直播带货、“无接触”配送、同城配送等新业态,形成线下资源与线上需求高效对接的流通渠道,减少市场流通环节,促进产销高效对接。

    三是加强产地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对现有商业网点进行现代化改造,在城镇重点发展购物中心、连锁便利店、社区超市等,充分释放消费潜力。通过投资新建、改造提升、股权合作的方式,建设具有商品销售、便民服务等多功能的消费设施、网点。通过“村社共建”、企业带动、社会加盟等方式,新建和改造一批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村便利店等农村网点。

    四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功能建设。紧紧围绕“数字供销”建设,利用信息物流技术、冷链技术、电子交易结算技术、检测技术等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现代化程度,切实增强系统农产品市场的集散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发布和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区级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网络,以信息化带动鲜活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五是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强化品牌意识,指导系统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批宁夏特色品牌、自主品牌、区域品牌,积极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分等级和规格化包装上市,提高商品质量档次,使全区系统在鲜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以及保障食品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

    六是抓好各项任务落实。要充分发挥县级供销合作社建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主体作用,积极整合县域内仓储、物流、市场、人才等资源,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形成合力,加快做优做强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同时,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广泛吸引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有人可干、有人能干。及时总结经验,积极示范推广,确保全区系统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