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渝”越山海 城乡自由畅达

​重庆市供销合作社重塑流通体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2-09-21 08:44 编辑:宿州市供销社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字号:   阅读:

渝北区统景镇江口村标准化种植柑橘形成的田园风光。

奉节县平安乡昌霖辣椒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在开展大棚育苗。

“佰年供销”智慧生鲜市场国会山店。

重庆市武隆区电子商务农产品集配中心。

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是关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的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反复强调,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全市“三农”工作大局,通过“三社”融合发展的制度性安排,积极重塑供销合作社乡镇和村级基层组织体系,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紧密合作,加快推进“新网工程”,以社有企业为龙头,以基层组织为载体,着力构建起线上线下融合,覆盖主城、区县、乡镇和村的四级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推动供销合作社回归服务城乡双向流通主渠道。

供销合作社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城市,打造城乡综合服务平台,具有天然的组织体系优势。十年来,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立足重庆“大城市”加“大农村”的基本市情,深挖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优势,不断强化双向流通网络功能,探索出了一条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社”融合发展 网络承载服务

近年来,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纵深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着力以“三社”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搞活农产品流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扩大城乡消费,经过持续努力,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组织体系和遍布城乡的经营服务网络,培育了一批产供销一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农产品流通主体。

在线下,重庆市社以夯实基础、整合和盘活系统内外资源为主,加快产地市场、农贸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大力推广“佰年供销”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模式,推进基层组织和经营网点共建,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产销对接,促进农产品进市场、进超市、进食堂。在线上,重庆市社整合了农村大数据、土特产交易中心和相关直属企业的电商服务资源,精心打造了“村村旺”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成交大宗农产品66.1万吨,线上交易结算规模达181.3亿元。

在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中,重庆市社坚持典型引领、以点带面,精心打造了360个“三社”融合示范点,培育了100个“三社”促“三变”示范亮点。2021年,市社还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在涪陵、璧山、巫山、城口、秀山、石柱6个区县启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试点。

以“三社”融合为抓手,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近年来,累计改造建设基层社915个,其中涉农乡镇基层社805个,累计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超过1080个。目前,全市基层社已与30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股份合作、生产合作、产销合作、服务合作,实现了融合发展。36个区县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累计签约服务农业经营主体5200多家,为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事实证明,“三社”融合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的一张名片。

巩固流通特色 拓展服务内容

流通是供销合作社的传统主营业务,供销合作社在城乡流通服务上有特色、有优势。

在农资流通方面,为进一步巩固供销合作社的主渠道作用,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指导社有龙头企业重庆农资集团整合资源、夯实网络根基、创新服务,切实提升保供稳价和为农服务综合能力。目前,重庆农资集团年销售各类化肥450多万吨,年营业收入150多亿元,拥有13个区域农资配送中心和747个“重庆农资”连锁网点,保供稳价能力稳步提高,企业经营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在农产品流通服务方面,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创新电商平台建设模式,拓展特色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城乡流通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

在重庆中心城区,市社现已建成“佰年供销”智慧农贸市场8个;在区县,当地政府也将7个已建成的农产品市场和农产品转运站交由供销合作社经营和管护。由市社组建的“村村旺”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发展订单农业10万亩,全年交易结算规模达64.8亿元。重庆市社还牵头组建了重庆三峡柑橘集团,有力推动了三峡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新网工程”建设,市社新建、改建各类农村流通网点及流通设施337个。同时,加快推进冷链分拨仓、产地仓、“中央厨房”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储容量达7万吨。

在做好、做足流通服务的基础上,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也在不断延伸为农服务领域和内容。

通过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点布局,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组建了渝北、涪陵等13个区县智慧农服子公司,推动市级平台与区县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股权合作,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初步构建起以重庆智慧农服集团为龙头、区县社为主导、基层社为依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

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大联盟,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吸纳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等各类涉农会员单位343家,为农民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组建了农机租赁、农资配送、统防统治、修枝剪形、烘干仓储等专业化服务组织500多个,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750万亩次。

为服务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构建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建成回收网点4938个、分拣贮运中心40个,确定39家回收企业、19家加工企业负责全市废弃农膜回收处置任务。2021年,全市回收废弃农膜1.17万吨,回收肥料包装物2290吨,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市农膜回收率达89.3%。

聚焦县域流通 打造服务平台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促进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振兴体制机制,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紧抓县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统筹开展了一系列为农服务工作,有效推动了富民产业发展和县域流通体系完善。

一是以提升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功能为重点,实施了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开展了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创建工作,重点打造了6个流通服务区县,当前正全力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二是以“佰年供销”智慧农贸市场、社区生鲜超市等农产品零售网络布局为依托,全面推进农产品生鲜冷链、智慧农贸市场的建设和升级,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加快推进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建设,扩大系统对重要农产品的保供稳价能力。

三是加强基层流通服务网点建设,健全完善区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加强与邮政、商务等部门的合作,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四是加快发展农村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做靓“村村旺”农村电商平台,打造农村产业电商综合平台。加快“三峡柑橘”销售渠道建设,引领“三峡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中央厨房”、预制菜等新型农产品加工、销售、配送方式,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对接。

补齐发展短板 促进城乡融合

十年来,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成效显著。然而,对照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新要求,供销合作社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比如,目前全市系统农贸市场有56个,仅占全市农贸市场总量的3%左右,大部分还在乡镇,远离主销区,对外销售能力仍有待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水平,提升城乡融合发展实效,重庆市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社将以“三社”融合发展为抓手,抢抓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机遇,着力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服务链、价值链,加快构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相适应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一是建强“两级组织”,即乡镇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计划2022年培育40个基层社示范社、40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进一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二是打造“两个中心”,即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和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主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农资供应、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加工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主要是拓展服务领域,扩大财务代理占比,提高政务事务、商务业务、农村金融等服务质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三是构建“两大体系”,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重点打造“1+4+N”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强智慧农服集团,组建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布局区县分支机构,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在主城区,加快推进“1+30+100”的农产品市场布局,即建设1个农批市场、30个农贸市场,带动全市形成100个农贸市场,提高农产品的流通能力。在区县,全面推进以“三个一”为龙头的县域商业流通体系,即1个直属农产品流通企业、1个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物流配送中心)、1个农产品市场,实现全市供销合作社有骨干企业、有物流、有阵地、有渠道、有网络。

(本版图片由重庆市供销合作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