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研究

——以吉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为例

发布日期:2022-07-15 08:13 编辑:宿州市供销社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字号:   阅读:

为落实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工作要求,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网络优势,加快全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吉林省供销合作社围绕全系统冷链物流发展情况,在全系统开展专题调研,以逐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发展现状

近年来,吉林省各级供销合作社致力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系统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络,加快补齐冷链、仓储、物流、环保、质检等农产品流通短板,大力发展城乡高效物流配送,主动承担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功能,提高农产品组织化程度,为促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流通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目前,全系统拥有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28家、冷库总库容62万立方米(占全省库容总量的21.4%)、农产品冷链加工车间3.04万平方米、冷藏车40辆。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线下物流资源整合。依托“供销e家”平台,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开展线上线下交互运营,初步构建了具有一定实力和网络优势的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体系。目前,全系统有专业电商企业33家,开展电商经营的社有企业10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4家、物流企业30家,规模化电商市场园区13个、电子商务服务站1378个、电商协会7家。2021年,全系统电商销售总额实现29.2亿元。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为依托,加快完善流通环节冷链基础设施。全系统加快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能力,对基础设施薄弱、经营规模较小、交易方式落后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拓展经营领域,扩大市场交易规模。

加强与农民专业社深度合作,完善产地预冷设施。几年来,全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优化整合农产品供应链条,向农产品生产和消费两端延伸,以委托生产、订单农业等形式,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

主要问题

冷链物流供需不平衡。当前,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全省冷库总体容量290万立方米,全国占比1.5%;冷藏车保有量789辆,全国占比仅0.5%,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冷链物流网络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全省“一张网”的整体布局。冷链物流设施投入总体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急需构建贯通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全过程,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社会化服务体系。

基础设施落后。全省绝大多数农产品未进行田头预冷处理,缺乏乡镇、县层级的冷链集散中心、分拨中心和冷链运力。现有冷链仓储设施难以满足现代冷链物流发展需求。

企业实力不强。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缺乏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发展的能力不强。目前,冷链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是从常温物流转到冷链物流领域,缺少专业的冷链物流人才。

信息化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没有信息化系统,无法做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冷链物流的质量和效率低。行业缺乏公用型、社会化服务的冷链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冷藏冷冻车辆空载率过高,产品流通信息与消费者需求信息反馈不对等。

几点建议

构建吉林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按照全省农业板块分布特点,在长春市建设省域中心库,作为骨干网运营管理中枢,建设冷链物流综合枢纽平台、冷链大数据智慧信息服务平台、城乡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平台、农产品初加工及品牌运营平台;依托中东西部农产品主要产区,结合全省打造长春市和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战略,在全省交通干线周边选取一批节点城市,建设中部、东部、西部产地区域中心仓;根据农产品分布和消费特点,在主要农产品产区和销区,选取一批资源特色明显、有一定物流基础且供销合作社网络健全的市、县级城市,建设冷链物流产地仓、销地仓。结合国家“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选取若干个产地乡(镇)、村,布局具有快速移动、预冷保鲜等功能的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

强化吉林供销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服务功能。一是冷链运输配送功能。全系统发展农产品干线运输和城市配送,对接联通产销两个区域网;探索“多温共配”模式,使用多温层城市配送车辆,实现生鲜农产品集约化、规模化配送。二是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可依托省域中心库,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研发合作,利用区块链、移动互联网、5G物联智配等技术,建立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云仓系统平台、车辆协同系统平台、农产品质量检测追溯平台、产销线上对接平台等,推动农产品库网链融合,实现冷链仓储、物流、交易一体化运营。三是冷链物流资源整合功能。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城乡网络资源优势,发起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联盟等联合经营体,创新冷库资源入股、股权合作、管理输出、业务嫁接等联合模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和同业企业资源,精细分工,协同发展,实现对冷链物流资源的高效利用。

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坚持政府引导。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完善政策保障,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督促落实。二是坚持供销合作社主体地位。全省供销合作社企业作为骨干网建设实施主体,具体负责推进,相关市(州)、县(市)区供销合作社选择确定项目承接主体,负责具体项目实施。通过产权联合、项目合作、资产对接、业务整合等方式,上下联合、省部共建,集聚各级供销合作社力量,共同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坚持分级实施。省供销合作社负责骨干网总体项目规划,建立项目库,制定标准指引,统筹做好项目组织管理和政策协调;市县供销合作社负责确定本地区项目承接主体,制定项目发展规划,协调相关部门和系统上下层级,积极争取政策,加强资金监管,指导企业稳妥推进项目建设。四是坚持市场化运作。以现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改造为主,采取新建、改造、合作等方式,按市场化原则,通过资源整合、股权合作、管理输出、托管经营等方式,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和资源开展实体化合作,共同参与建设。同时培养和聘请专业人才,打造专业管理团队,确定社有企业承接的主体。在资金筹措上,可通过申请政府专项债券、盘活供销合作社土地仓储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解决。

科学谋划制定冷链物流骨干网的运行机制。一是提供社会化服务。骨干网主要面向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各参与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综合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产地网主要提供农产品集散、预冷、初加工、分级分拣等服务,解决产地预冷普遍缺失的突出短板;冷链运输配送平台主要提供冷链农产品规模流通、跨区域流通服务,解决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冷链运输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销地网主要提供中转、存储、快速配送处理等仓配一体化服务,与商超、生鲜电商等农产品销售平台分工协作、业务互补。二是开展市场化运营。要建立企业化运行机制,通过资本金注入、投资平台带动,发挥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共同投入;通过产权、项目合作,盘活供销合作社系统存量仓储、土地资源;通过品牌输出、业务联动,聚合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内部管控,规范业务流程,打造市场化运营团队。三是实施智能化管理。全系统以公共型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推进运营管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应用,链接供销云仓网络,对接数字供销服务平台,实现仓储、物流、交易一体化运营;应用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电子化运单、温湿度记录等信息技术,加强对订单状态、物流路由、保鲜温度等全程跟踪,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和信息追溯体系。四是实现网络化协同。将冷链物流网融入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经营服务网络体系,提升与社会冷链物流资源的协同发展能力。依托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体系,整合各级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和冷链物流资源;对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经营网络,逐步向省外特色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拓展。加强与外部冷链物流经营主体在市场、资源、社会服务、发展环境等方面合作,形成合理定位、专业分工的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

集中力量加强对全系统冷链物流骨干网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力度。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站在乡村振兴全局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战略高度,把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提到重要工作日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真正形成系统上下同频共振、互动融合、全力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工作的良好格局。二是要加强资金支持。全系统充分利用“新网工程”专项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相关冷链物流专项资金,重点向骨干网建设项目倾斜。同时,省供销合作社将加强与发改、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协调,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资金,对各地基础较好的项目予以优先支持。三是要加强政策协调。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做好规划,做精项目,抓住国家“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政策机遇,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与有关部门沟通,争取将供销合作社冷链物流建设工作纳入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重点改革任务,争取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商务、自然资源、金融等部门在政策、资金、土地、项目安排等方面加大对骨干网建设支持力度,形成多部门合力推进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杨舒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