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三农”根基 激活供销动能
陕西省社: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陕西省供销合作社聚焦稳增长、抓改革、促发展主题主线,在重构为农服务体系、激活乡村产业活力、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供销合作社整体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全面深化社有企业改革
最近,陕西供销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陕西供销农场贸易有限公司门前人头攒动,这里的便民果蔬销售摊位成为附近居民日常消费的首选。“时令水果和当季蔬菜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都很实惠。”西安市民王欢说。这是陕西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市场的一项举措。去年以来,陕西供销集团不断强化为农服务功能,重组业务板块,有效推动集团业务转型。
陕西供销集团的转型发展是陕西省社不断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强化社有企业的服务功能,陕西省社不断深化企业改革,重塑企业治理核心,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推荐任命懂供销、善经营、敢担当的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优化“三会一层”,全面推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薪酬机制,明确任期目标与权责利,做到放权赋能;推行涉企工作“事不过夜”,解决了权责不清、决策链条过长、激励约束不足等问题。同时,设立集团财务中心,强化集团总部的资本运营中心和风险控制中心功能,实现了财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控与一体化运作。此外,陕西省社以破除“集而不团、各自为政”为切入点,对社有企业进行战略重组、专业整合,将省级直属企业全部划归供销集团统一管理,并确立了“集团化管控、板块化运营、链条式发展”的改革路径,加快打造农资供应、农产品经营、电子商务、资产运营和基金投资五大业务板块,推动企业从“散装”向“集装”转变,主业清晰、板块协同、管控高效的社有企业新发展格局初步构建。
陕西省社坚持“破立并举、以立促破”,以省农资集团、供销电子商务集团和供销知守基金公司为抓手,快速激活农资供应、电子商务与合作发展基金三大业务板块,其中,供销合作发展基金(一期)4亿元7年回报超3.5亿元,在2023年全省政府出资产业投资基金绩效评价中综合排名第二;总规模3亿元的基金(二期)稳妥推进,目前已储备优质项目96个。陕西省社还整合6家从事农产品经营的全资、参控股企业资源,组建陕西供销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拓展商超零售、集采集配、大宗贸易等业务,截至今年8月,陕西供销农产品公司实现销售额1.8亿元。今年9月,省社组建陕西供销置业有限公司,实现了经营性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资产运营能力得到提升。
持续提升服务“三农”能力
陕西省社围绕“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农业社会化服务“国家队”作用,不断增强服务功能,聚力服务农业强省建设。
2023年7月,经省政府批准,陕西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集团成立以来,围绕“构建流通网络、产品、仓配和储备4个体系,建设1个高标准省级农资集散中心,打造1个现代化企业集团总部”的“411”工作目标,深度布局农资全产业链,目前已建成覆盖省内8个市45个县(区)的308个基层销售网点和省外8省65家代理商的营销网络,在售化肥含8大类69种。2024年,陕西农资集团实现销售化肥8.7万吨、销售额1.85亿元;2025年上半年销售化肥(含农药)5.78万吨、销售额1.2亿元。陕西省社还制定了全省农资网络体系建设五年规划,以“农资龙头企业+农资配送中心+基层农资网络”为组织框架,在全省布局国家战略性农资储备库,已建成17个县域农资配送中心,新建9个县级农资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农资保供,陕西省社会同省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了《陕西省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农资储备保供意见》,协调省政府出台了《陕西省省级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试行)》,时隔10年恢复省级化肥商业储备。今年9月,顺利启动了2025-2026、2026-2027年度共8万吨的储备工作,成为平抑农资市场价格、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同时,健全了农资保供工作机制,每年紧盯重要农时抓好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储备、调运和供应,做到了农资供应质优、量足、价稳。
目前,以陕西省农资集团为龙头、以商业储备为调节、以仓配网络为脉络、以重大项目为支撑、以社会化服务为延伸的农资服务新格局正在不断完善。
在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上,陕西省被列为2024年“第二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省”,通过省社和各试点市县努力,圆满完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任务35万亩,试点工作全年服务小农户超3万户,帮助农民节约生产成本2600余万元、增加收入3300余万元,直接带动了系统内农资销售增收1800余万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今年,陕西省社已争取第三批试点47万亩,任务已分解至8个市24个县的104家服务主体,各项工作正规范、有序、高效推进。
2024年,文旅融合发展热潮为供销合作社打开了新发展路径。2024年11月,陕西省社抢抓文旅融合机遇,将生漆产业作为服务陕南地区乡村振兴、培育文化富民新产业的战略突破口。在成果转化上,坚持边调研、边转化、边推动,并积极促成西安生漆所与江苏省扬州市供销合作社、三棵树涂料等主体及省内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实验室、共育人才、共谋发展。同时,指导安康市供销合作社先行先试,组建专业公司,在平利、岚皋等地布局500亩漆苗基地,培育漆苗350万株,从源头夯实产业基础;助力西安生漆所成功开发“国漆+国花”“金银平脱”口红等文创产品,推动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转化;举办生漆精品培训班,为产业发展储备了一批本土专业人才。目前,陕西省社正积极筹备在第32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设立生漆文化专区,为这一潜力巨大的富民产业注入新动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陕西省社主动适应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将农产品展示展销作为助农的重要抓手,利用各种展会展销机会,助力农产品销售,推进“陕货出陕”,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
陕西省社按照“省内展会重展示、省外展会重展销”的工作思路,聚集有限资金,重点保障高标准的场馆展示效果和现场推介服务。将杨凌农高会作为展示全省供销合作社改革成果的窗口,去年与全国总社下属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展,展示了生漆等特色产业发展成果,促成了多项跨省战略合作,立体化呈现了新时代供销合作社的新成果新作为,极大地提升了展会的规格和影响力。同时,联合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在农高会核心场馆建成了2300平方米的“供销常年展”,采用“线下展销+线上一件代发”,实现全年365天常态化运营,为入驻企业和产品开辟了持续性的销售渠道,真正做到了“展品变商品、展会变市场”。
今年5月底,陕西省社举办第19届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展区面积32000平方米,组织1000余家茶企参展,开展特色茶文化活动近百场,努力打造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茶业盛会,最终签订合同金额近8000万元,现场销售额近2500万元。省社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组团赴欧洲、中亚等地,举办“陕西优品”推介会,与多国商会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陕西农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拓宽了渠道。
此外,陕西省社持续推进“陕货入苏”,在江苏设立销售网点131个,建成专区专柜482个、线上消费帮扶电商企业206家。联合省发改委在扬州举办了“2024长三角名优农产品供销大集暨苏陕协作·陕西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签订意向订单额4500余万元。2024年,陕西依托“832平台”,助力脱贫地区农产品实现销售额4.6亿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三。陕西省社还认真落实援藏工作要求,开展农牧产品展示展销,精心组织藏族学生委培学习。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陕西省社在社有企业发展、农资保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特色业务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服务“三农”、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陕西省社将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为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