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市社:供销周末夜(集)市激活城乡融合发展动能

发布日期:2025-07-04 08:30 编辑:宿州市供销社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字号:   阅读:

江苏省常州市供销合作社主动适应消费趋势变化,聚焦流通主业,创新流通方式,打造供销周末夜(集)市展示展销品牌,促进系统农副产品和消费帮扶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售,繁荣城乡经济的同时助力农民增收。

主要做法

丰富举办形式。坚持公益化的理念,组织参展企业参加供销夜(集)市活动,优选系统具有经营资质的社有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农合联以及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会员单位等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展销其生产加工流通的名特优及对口协作地区农副产品,同时也帮助销售本地滞销鲜活农产品。

拓展合作主体。常州市社积极拓宽合作主体,主动与相关单位对接供销周末夜(集)市活动,目前相关合作的单位有市(区)政府、市文明办、市机关党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以及乡镇、街道政府和村“两委”,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活动影响力。供销周末夜市还主动融入市委宣传部学习强国达人赛、图书馆之夜、三堡街年货美食节、市体育局的社区运动会等各类活动中,丰富举办形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加强宣传推广。在宣传推广工作上,一方面与市内主流媒体合作,如常州电视台、常州日报等,对影响力较大的夜(集)市活动进行报道,同时利用合作方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比如“常图之夜”、钟楼莱蒙广场以及九州新世界商场的供销周末夜市利用合作方自身的宣传平台进行推广;另一方面,对预测人流量超过4000人的夜(集)市,进行现场短视频拍摄制作,在相关合作方平台上发布,进一步延续活动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需要改进的地方

经问卷调查显示,市民能够在供销周末夜市上便利地购买品质新鲜、价格实惠、安全性较好的农副产品,供销周末夜(集)市能够体现出供销合作社的现代流通网络主渠道职能,对于服务三农、繁荣经济效果明显。然而以下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产品内容单一。供销周末夜(集)市主要是以系统的农副产品售卖为主,产品链不够丰富,对部分市民或年轻客群的吸引力不大。

缺乏形象设计。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系统的供销周末夜(集)市摊位或招牌设计没有统一的规划设计,显得较为凌乱,缺乏自身的统一标准,容易陷入布展外观杂乱无章的窘境。

文化内涵不足。夜市不仅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具体表现,也应当成为地方或者组织部门的文化展示窗口。当下很多供销周末夜市的展示展销仅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单位的产品展示,未能体现出其供销合作社文化方面的特色,无法形成具有特色的夜市品牌形象。

运营提升策略

打造夜市品牌IP形象。品牌塑造是打造展示展销品牌的中心环节,能帮助建立企业品牌,也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重要的沟通媒介。目前,中国国内大部分夜市缺少整体品牌IP形象设计,仅少数拥有品牌文字或LOGO及部分衍生品设计。近年来对供销周末夜市的品牌粗放式的推广后,后期应开展精细化运营,开展集市品牌塑造,从而提升夜市的影响力。设计集市LOGO、标识语、色彩、宣传海报等,印制相关的宣传品,形象购物袋,力求富有供销合作社文化内涵,提升供销合作社品牌识别度和文化影响力。

深化公私品牌合作。供销周末夜市最终的目标是要通过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提升系统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溢价,助农增收。目前,供销周末夜(集)市通过自身一定的品牌影响力能够为参展企业的产品品质和品牌实力背书,有助于提升参展产品形象。一是通过展会品牌为参展企业赋能。一方面供销周末夜市可以根据展会定位品质要求,指导企业的参展产品迎合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品质和改良包装;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可以为参展企业研发新品种、拓展新品类提供有效建议,提高品牌溢价。二是引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本地网红农产品加工企业进入供销集市,利用这些企业自身的客群流量,为供销集市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公私品牌双向合作赋能,丰富夜市产品链内容,提升企业品牌声量,扩大“供销周末夜(集)市”品牌声量。

强化全链路推广。一是强化线上推广。在继续与江南农村商业银行深化网上“供销周末夜市”直播合作的基础上,与常州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高等院校等各类合作单位进行项目合作,在举办线下供销周末夜(集)市的同时同步开展线上“供销周末夜(集)市”直播专场活动;邀请本地美食主播、忠诚消费者在小红书、微信、本地论坛等社交媒体进行夜市活动体验分享,对“供销周末夜集市”品牌进行“种草”。二是推动品牌“走出去”。与省内兄弟市社广泛对接,将供销周末夜(集)市引入兄弟城市,通过主办和联办的方式将常州供销周末夜(集)市融入各兄弟市社的展示展销活动中去,将常州市优质农副产品和对口帮扶地区的农副产品送到外地市民的餐桌,有效拓宽供销周末夜市的展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