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玉溪江川区社:创新探索为农服务新路径
在“村BA”现场,来自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展示展销特色农产品。

江川区社与村委会联合共建农资直供店。
国计民生千古事,根植稼穑话桑麻。在彩云之南的滇中大地,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的乡村田野间,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扎根土地,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而不懈努力。自1952 年成立以来,历经岁月洗礼,江川区供销合作社始终坚守为农服务初心;进入新时代,他们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为农服务新路径,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曲动人的为农服务乐章,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力量。
联结创新
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
江川区供销合作社积极探寻与村集体深度合作的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江川区社以资金入股,与安化社区共同建设了“安山源”村办公司,实现结对帮扶、优势互补、利益联结。目前,该公司已实现全体居民参股,安化社区党总支书记普朝林笑着说:“以前家里的收入来源就靠那几亩地,现在入股公司,年底分红加上在公司打工挣的钱,一年下来比以前多了好几万,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公司带动了2000多名群众增收,实实在在地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更加贴心,也更具温度。走进星云街道早街社区人民药店,药品摆放整齐,价格亲民,居民们都赞不绝口。这是江川区社创建的人民供销药店业务板块。通过“龙头企业+供销集团+村集体经济组织”模式,江川区社与当地一家医药企业合作,发挥自身网络优势,凭借医药龙头企业深植行业积淀的稳固供应链体系,保障了药品的品质安全与稳定供应。药店还针对部分常用药品实施平价销售策略。此外,药店店员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居民担任,解决了部分居民的就业难题。
庄稼医院里,专业人员正耐心地为农户解答种植难题,帮他们挑选合适的农资。为了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江川区社打造了“农资企业+庄稼医院+村办公司+农户”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区社开展农资直销合作业务,社会化服务面积超1万亩。“以前买农资质量参差不齐、价格还贵,现在农资质量有保障还实惠,庄稼长得也比以前好多了,收成也增加了不少。”农户王有发感慨道。
抢抓“体育+产业”新契机,江川区社成功举办了江川区两届“村BA”、玉溪市第二届“丰收杯”篮球赛以及云南省“寻找美丽中华”星云湖龙舟挑战赛等体育赛事。赛事举办时,赛场上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赛场旁,小吃摊香气四溢,金黄酥脆的江川洋芋粑粑、酸甜可口的凉米线、风味独特的三街烧烤吸引前来观赛的群众。这些赛事吸引了大量观众,日均人流量达2万人以上,总计人流量70余万人次,抖音线上观看量更是高达200多万次。燃爆赛场,嗨翻味蕾。此外,江川区社还在赛场周边搭建起农产品展销区,让色泽红润的江川草莓、“维C之王”猕猴桃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在赛事期间集中展销。热闹的赛事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像一把火,点燃了当地的消费热情,为当地经济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夯实基础
构建“多网合一”服务体系
社有企业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重要载体。江川区社夯实社有企业基础,着力构建“多网合一”的为农服务网络。
在企业管理方面,江川区社积极探索“党建+公司”模式,突出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核心作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通过扩容供销集团业务板块,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经营,快速形成区域性龙头辐射和带动效应。
为了激发企业活力,江川区社建立了绩效激励机制,放活企业经营自主权。区社社属电商公司员工李宇晨说:“有了这个激励机制,我们干得越多,收入越高,大家都更加努力为公司创造业绩。”
“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模式夯实流通主阵地,依托该模式,区社建起5个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解决了原露天菜市场占道经营、脏乱差等问题,带动村集体增收。
区社还积极探索“供销+N”多元模式,与10个村集体开展合作。九溪镇矣文村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彝族山村,近年来,随着蔬菜、花卉、食用菌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农户对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区社社属企业农资公司与矣文村村办公司在矣文村共建农资直销点。农资公司直接配货到销售网点,同时定期组织培训,对农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村办公司负责开拓区域内销售业务以及把农户所需的农资商品送到家门口、田间地头,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通过这种多元化合作,区社的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农村的各个角落,服务人口6万多人。
目前,江川区社已实现基层社全覆盖,建成5个村供销合作社、34个村级综合服务社、29个农资连锁店。在全区249个合作社中,区社领办创办1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总社示范社、7个省级示范社。
数字赋能
助力农业新发展
在数字化的今天,时代的浪潮同样席卷了江川区社,为区社发展带来了机遇。
区社编制了《江川区数字供销发展方案》,并搭建“1+3+N”发展体系,实现对各类数据的精准分析和高效处理。三个业务平台(为农服务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创新业务平台)和“N”个应用场景,联结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供销网络,有效助力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如今,农民坐在家中就能通过手机获取市场信息,农产品也能更高效地走向市场,实现了城乡资源的有效对接。
直播助农已成为当下农产品销售的新引擎,区社也尝试着拓展直播助农领域。截至目前,区社已直播带货300余场次,现场大型演艺赛事直播8次,直播培训200人次。一场场直播,就像一扇扇窗户,让外界看到了江川区丰富优质的农产品,也为农民打开了增收的新大门。猕猴桃种植户苟玉琼说:“以前我们的农产品卖不出去,现在通过直播,都卖到全国各地去了,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此外,区社探索商品流通“体验式”服务,建立“互联网+数字化+新零售”生活圈。在江川区的街头巷尾,区社投放了25个自动售货机,服务人群5万人;探索打造生鲜综合性物流配送服务中心,服务人群2000人;探索创建“供销+互联网+N”模式,与金融机构等联动,线上推广300余种本地特色农副产品……江川区社正在以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为农服务的道路上不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