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县社:聚焦村供销合作社建设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发布日期:2025-07-18 08:50 编辑:宿州市供销社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字号:   阅读: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以来,浙江省安吉县供销合作社聚焦村供销合作社建设创新,深化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推动资金、人才、政策向乡村集聚,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目前,全县已建成白杨供销合作社、余村供销合作社等5家村供销合作社,盘活集体资产720万元,辐射农户超1.2万人;4年实现村集体收入翻两番,增长超300万元;白杨村获评国家级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村。

创新村供销合作社建设

发展合作经济

供销合作社出资、村集体入股,盘活闲置资产。针对部分农村闲置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缺乏合作开发单位等问题,由安吉县社出资入股,村集体以房屋、土地资产折价入股,共同设立村供销合作社,整合集体资产与供销平台,形成“1+1>2”的叠加效应。例如,运用该模式设立白杨供销合作社,安吉县社投资350万元,村集体以房屋、土地资产折价650万元。

供销合作社搭台、创业者唱戏,激发个体动能。针对个人创业缺乏资金难题,由安吉县社出资与乡村创业能人合作,共同设立村供销合作社。例如,运用该模式设立余村供销合作社,采购余村周边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其他符合条件的优质农产品、特色产品,并通过门店、电子商务、对外参加展会、旅游带销售等多种形式销售,带动小农户获得更多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目前,该社签约茶山500余亩,年收购本地茶叶等农林产品超过25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年增收60万元。

供销合作社统筹,多主体参与,放大品牌效应。发挥供销合作社品牌优势,深化与涉农主体合作,对外统一展示供销合作社、农合联标识品牌,对内建立生产基地,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形成规模效应。例如,运用该模式设立鲁家供销合作社,采取“农场+基地+农户”模式运营,建成日产干茶3000斤的全自动流水生产线,年产值2080万元,新增订单茶园面积超1000亩。

强化重点项目带动

提升服务能力

招引文旅业态,加速资源变现。通过盘活村级闲置资产,招引文旅、休闲等业态,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加收入。例如,在白杨供销合作社面向社会招聘职业经理人,经营和发展农业、餐饮、民宿、研学、物业、培训、运营等板块业务,建设春风谷、366火星营地等项目,进一步做活流量经济,2025年该村营收预计突破5000万元,净利润突破1500万元。

迭代农事服务,促进农户增收。加强创新,探索应用“数字供销”“农旅供销”“零售供销”等新渠道,助力提升农产品销售额。例如,在白杨供销合作社注册成立“春风·白杨”品牌,推进线上线下多渠道共振,开展全村销售、全社销售。2022年至2024年,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300余万元突破至600余万元,村民年收入从4.5万元增长至5.6万元。

优化养老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整合供销合作社系统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农村流通网络、销售网络等便利条件,推出共享食堂、养老公寓、健康管理“嵌入式”养老服务。例如,在白杨供销合作社投入资金60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的幸福公寓,为6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免费提供餐饮住宿和健康管理服务,目前该村80%的孤寡老人已入住。

聚力青年人才引育

激发振兴动能

筑巢引凤,吸纳新村民回归乡村。制定“青杨计划”,利用“春风谷青年社区创意中心”“青年创意农场”等平台,着力引进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人才。同时,实施新村民招募计划,举办白杨村开耕节,以“城乡联耕,市民村民结对”方式引导新村民回归乡村。目前,白杨供销合作社共承接青年入乡活动4批300人次,动态回村、驻村新村民32人;接待暑期游客超过2万人次,日均接待高峰达到500人。

传帮引带,培养专业化经营团队。利用村供销合作社董事长同时担任村“两委”负责人的优势,推行新型导师帮带、村社结对共建发展方式,加大力度培养村供销合作社经营带头人。积极吸收农村党员、青年大学生、创业人才充实村供销合作社经营团队,组织村供销合作社经营团队开展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直播等实务及技术培训。目前,各村社共引入创业团队6家,吸引乡创人才120人。

产教融合,提高新农人职业技能。组建村供销合作社教培分基地3个,依托供销合作社系统、“三位一体”农合联资源和培训平台,聘请浙江省农科院、安吉县农合联、安吉县农资公司专家免费为村民授课,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如依托基地推广节水抗旱稻耕种技术,实现药肥减量30%以上,亩均增产近100斤。目前,基地共开设大棚蔬菜水果种植、白茶土壤修复等农业课程13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300人。